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科幻 > 三国:白手起家,发家致富之路 > 第73章 诸葛亮家里都带头养桑蚕,织布。

“有点类似于租赁,花钱跟百姓租下的田地,价格高于市场价。”

“虽说高于市场价,但甄07家将田地连成片后,更好管理,不管是浇灌,还是收割, 都更加方便。”

“去掉租赁费后,还是有不少赚头。”

“另外,甄家也建立了农场。”

“规模也特别大,总共是建立了三座农场,养牛,养羊,养马。”

“当地被百姓,大多都是在甄家的农场或者田地干活,赚取的工钱,比种地要多的 多。”

“所以,中都县的百姓,也都乐意把田地租赁给甄家。”

“甄家也都是按时撒上税。”

“说来也奇怪,同样是万亩的田地,在百姓手里,税收就远远比不过甄家。”

“现在牛羊大约有十万头,马有两三万匹。”

“甄家毕竟财大气粗,所以能快速有这么大的农场。”

“另外就是商队,甄家差不多有十支商队,将近一万五千人食客。”

“这些食客里面,有从冀州来的,还有中都县的青壮,这些人也都是拿工钱,而且 价格还不低。”

“另外,城中的商铺,被甄家收购了一大半。”

“现在每天到中都县的外来商人很多,天下各地的都有,大多都是跟甄家有生意往 来,同时也能带动城内商铺的生意。”

“至于甄家能赚多少,这个我是真不知道,我这个县令没那个资格去甄家的账。”

杨义把自己知道的情况都说了一遍。

李然没有说话,在心里快速盘算着。

杨义没做过生意,自然不知道甄家这一年赚了多少。

李然可不一样,大体能够估算出,甄家这一年在并州赚了多少。

在做生意这一块,李然对甄逸,真心挺佩服。

短短一年,在并州快速扎根,而且还发展的这么好,发展的这么大,带动了整个中 都县。

让甄家在中都县,貌似有点屈才了。

像甄家这种体量,往少了说,能带动一个州的经济。

往大了说,能带动整个天下的经济。

李然麾下也有商队,钱三在掌管。

商队跟商队也有不同。

钱三现在掌管的商队,有点官商的感觉。

做生意,只做大宗的生意。

因为李然的身份特殊,有些小商人,压根就不敢跟钱三做生意,也不敢主动到平顶 山。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

就像是现代社会,国家跟国家之间的交易,肯定是普通外贸所不能比的,大宗的生 意肯定是国家出手。

但一些外贸小公司,多如牛毛,各种生意,花样繁多。

这就是钱三跟甄家的区别。

钱三,是跟荆州的蔡家,蒯家这种大家族。

甚至直接跟刘表,益州的刘焉这种诸侯,去做生意。

而甄家,则是荤素不忌,不管你是大宗族,还是小商人,只要有钱,就好说。

对于李然来说,钱三跟甄家都是必须的。

汉代把商人的地位搞的很低,那是因为,商人是在跟朝廷之间争夺利益。

但其实,若是想国家发展,商人又是必须的。

如何控制商人,才是关键所在。

如何利用商人,让国家更好,才是掌权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而不是一直想办法打压,挤压,限制商人的发展。

李然现在的地盘小,并州这地方,本身就是个穷地方,士族少,豪族少,连商人都 少。

谈这些还为时尚早。

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对商人很重视。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益州能够坚持那么多年,跟诸葛亮扶持商人有很大关系。

特别是益州的丝绸,那绝对是益州的支柱产业。

甚至说,诸葛亮家里都带头养桑蚕,织布。

通过丝绸,去交易物资,才能让益州仅有百万百姓的情况下,拥有十几万的兵将。

言归正传。

李然从县令府衙离开后,来到甄家。

门卫禀告之后,甄逸亲自出门迎接。

现在已经三十六岁的甄逸,反倒是越活越年轻。

龙行虎步,大步流星的走了出来。

李然笑呵呵的迎了上去。

“小婿拜见岳父大人。”

“客气,客气,文轩,里面请,都自家人,还用什么通报。”

“让兄弟们都去休息休息,在我这里,不需要什么护卫。”

两人来到大厅,落座。

“岳父大人,我这将近一年时间没来看看,你可别怪我啊,实在是太忙,原谅则 个。”

“文轩你这是说哪里话,你现在是什么官职?骠骑将军,并州牧,能不忙么?”

“看到你有如此成就,我真是打心底的高兴,找了你这个女婿,是我这辈子做的最 正确的事。”

李然笑着说道:“甄家在并州也已经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