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军事 > 镇北王 > 第857章 忆及往昔

镇北王 第857章 忆及往昔

作者:天香瞳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30 05:44:25 来源:sang采集规则-源站1

这两位都是朝廷重臣,分别是内阁首辅薛怀仁,吏部尚书卢照龄。

先行提出告老的是卢照龄。

“老臣已是古稀之年,年老体衰,再不能为陛下分忧,望陛下恩准,准许老臣告老还乡。”

卢照龄跪了下来。

“卢老不必多礼。”

关宁从龙案后走出,亲自将之扶起。

“臣惶恐,怎能受陛下搀扶?”

卢照龄起身。

这时成敬已搬过来座椅,让其坐下。

“你受不起,那还有谁能受得起?”

关宁开口道:“朕即位以来,卢老殚精竭诚,为朝廷,为国家呕心沥血,葵藿倾阳,朕都看在眼里。”

他不由回想起曾经。

那时他以落魄世子身份初来上京,受尽白眼,举步维艰。

卢照龄对他帮助很大,在朝中经常维护。

他是吏部尚书,又是内阁大臣,位高权重,其身后也有庞大派别,名为梅党。

卢照龄跟他父亲关重山是好友,见不得这些人对忠臣后辈如此打压。

他本身是反对削藩,觉得不应该迫害忠臣。

仅此一条便让关宁记住。

后来新朝建立,他被继续重用,还是任职吏部尚书。

有薛怀仁在前,很多人都忽略了卢照龄。

实则他的付出一点不小,甚至是举足轻重。

新朝建立初期,因朝代更迭,无论地方还是朝廷都有很多官员短缺。

在此期间,并未举行恩科取士。

那官员该如何补充?

只能用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那便是举荐。

但这也不是随意而为,更不能随意任用。

关宁信任卢照龄,便让他举荐了很多官员。

他任吏部尚书已久,无论是地方官还是京官都了如指掌。

而他也确实没有偏颇,事实证明他举荐的多为可靠可用之人

他是值得关宁信任的吏部尚书,在这方面都没有多操过心。

他比薛怀仁还年长,身体也比之差很多,可始终坚持着站完最后一班岗,直到国考结束。

这种作为让关宁很是感慨。

君与臣并不是对立的,最好的关系应该是,明君贤臣,相互成就。

他跟卢照龄就做到了这种程度。

“吏部的事情臣已经都安顿好了,就等着赵大人上任接手。”

卢照龄开口道:“其他事情都交代给了左侍郎李炳,他对吏部的事宜熟悉,有其辅助想必赵大人能很快接任。”

说到此处。

他又顿了顿,笑着道:“说起来,陛下当初还求过老臣帮忙,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李炳从兵部调至吏部。”

就要退了,他说话也随意了一些。

不过关宁并未在意,反而觉得很有意思。

曾经做过的事情到现在都成了回忆。

李炳是他初来上京去邓丘府上赴宴认识,当时两人起了冲突,李炳被他言语坑坏了。

后来发现,在查他遇袭案时能用到李炳,便又与之交好,条件就是把李炳安排到吏部。

这是关宁的布局。

他在培养自己的人脉。

李炳到了吏部后,表现出才能,又有卢照龄的关照,升迁很快。

也给关宁提供了帮助。

他是自己嫡系,在新朝建立后,得到重用,现已是吏部左侍郎。

人的际遇真是说不清楚。

关宁回想起来。

曾经是敌人的现都走到一起,曾有交情的,反而成为敌人。

思绪闪过。

关宁开口道:“告老可以,还乡就不必了。”

“多谢陛下。”

卢照龄自然知道规矩,像很多朝廷重臣到年老时,都会回到家乡。

这是为了保护自身不被清算,也是皇帝避免朝臣依旧插手朝政。

事实上,能安然而退的重臣并不多。

像前朝兵部尚书徐长英就受到邓丘案牵连,辞仕后回乡,没多久就死了

“吏治改革中有关于官员辞仕后的待遇安排,你将成为第一个受益的人。”

卢照龄这才想到。

吏治改革中相较以前提高了官员们的俸禄,还增设了养老金。

就是在到年纪退休后,可以领到一笔养老用的钱。

这可是非常好的一项,赢得所有官员的称赞。

事实上,很多官员在位时高官厚禄,在辞仕后失去权位后,就过的很艰难。

官场是个名利场,也是很现实的。

关宁如此增设是为了缓解贪腐问题。

官员们都吃不饱饭,一穷二白,他怎么能不贪污?

前朝就存在这种问题。

官门俸禄很低,根本就难以生活,便导致贪污成风。

而像卢照龄这种级别的官员,还有所不同。

他在辞仕后,不止能拿到养老金,吃食住行等方面都能受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