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军事 > 镇北王 > 第1581章 清查还是清算

镇北王 第1581章 清查还是清算

作者:天香瞳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30 05:44:25 来源:sang采集规则-源站1

粮仓,即存粮之地。w61p

大宁有完备的仓储制度,大宁皇帝在各地新建粮仓用于储备,仅是在上京城就设了十三仓。

其实在前朝就有之,这十三仓里边这里边储存的,都是只供给于皇室和位高权重的大臣。

而且,它们都是从鱼米水乡沿着澜沧大运河漕运而来。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粮食。

稍微次一点的粮食,就在“钱粮胡同”发放。而能够享用这些粮食的人,也不是普通百姓。而是那些整日无所事事的皇室宗亲后辈子弟。

前朝大康是一个国祚延续了两百七十年的王朝,代代相传,萧姓皇室子弟不知多少?

养活这些人对国家而言,就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新朝建立后,萧氏皇族基本被杀光了,当然也有留存下来的。

前朝隆安帝一脉,也就是当今皇贵妃的宗亲,又换了外戚的身份成了宗亲。

关宁可不养闲人。

十三仓被真正的启用,成为了战时储备。

南方才是产粮之地,像江州,淮州,湖州等地,一州产粮都抵北方数州。

这些粮食储备是防止北方起了战事,可加急运往,支撑军需。

除此外,还在州、府、县设常平仓,义仓,社仓,还有官仓,都有专管,于户部造册以记之……

这些都是粮仓,在遇有所需时可迅速救济。

民以食为天,这也是最基本的**和追求,关宁很清楚,百姓吃不饱就会想方设法的寻找粮食,引起兵变起义,之后造反……

因而关宁才如此注重。

各仓有各仓效用,像常平仓就是为百姓服务,防止谷贵伤民,谷贱伤农。

到如今,常平仓真正的效用已被大宁粮庄代替。

每逢粮食大获丰收,朝廷就以正常价格收农民手中的余粮,而到了灾年的时候,就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受灾的百姓。

在战争开始之前,关宁清点过粮仓,并下旨大宁钱庄大肆收粮……

此次战争能维持供需不紧,大宁粮庄起了大作用。

现今战争结束了,还要把粮仓盘明白了,大宁皇帝总要摸清自己的家底。

是战争都打空了,还是有些存余,还是被贪墨了?

这些都要搞明白。

打仗时在外征战顾不得这些,现在有空了,就要核算了。

民间对关宁神话的厉害,其实他都没有刻意搞过这些,但也越发严重。

没办法,这个时候的百姓还真信这一套。

为什么呢?

因为在打仗的这些年,大宁没有经历过太大的天灾,这保证了粮食产出,保证了前方军需。

都说大宁皇帝是武神下凡,这是个什么神,关宁也不清楚。

说是上天保佑。

其实跟这完全没有关系,并非没有发生过天灾,只是抗灾能力强了,无形中给人一种感觉。

关宁重修了运河,惠利两岸良田,又新建了好几个水库,雨多蓄水,旱时放水,可实现旱涝保收。

天灾无非是干旱和洪涝。

并非没有,只是弱化了而已。

在没有天灾时,大宁的粮产比前朝时翻了几番,像李福曾提出类似于“科学耕种”的事例,已经推行全国。

这些都是很好的提升。

天灾无法避免,**可以清查。

朝臣们为何大惊?

是因历来粮仓稽查凶险万分,这可是可不得的大事!

是清查,也可能是清算。

打仗是最耗粮的,现在查能查出什么?

粮仓都空了,清查又有什么意义?

怕是陛下要查的是消耗用度,在调集到前线时有没有被侵吞的情况发生。

这种情况有吗?

肯定有!

在这奉天殿的不少朝臣都知道前朝发生的一件事情。

当时还是镇北王的关宁起兵造反,可南方陪都粮食运不到上京……

有人把这些粮食通过各种方式偷梁换柱,新米换成陈米,陈米换成糟糠,还有漕运水猴子盗窃,或是更常见的火龙烧仓。

反正就是没有粮。

雁过拔毛,人过留声。

只要经受谁能不伸手?区别就在于多少的问题。

而关宁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在战时大宁军队供需紧张,尤其是到后期,更是无钱无粮!

白绍元率领五万镇北军奔赴西北,路上饿死了数千人,西北军更是啃树皮吃土。

这些事情没有公开,但关宁可都是知情的。

若是真没有粮那也没办法,若有粮而被贪了,那就该杀头了!

关宁是要清算了。

“回京之后,朕听到最多的就是两个字,空了。”

“国库空了,粮仓空了,上京十三仓,各州府常平仓,大宁粮庄储仓都空了,清查应是很简单的事情,朕在想应是不会再有着火之事发生吧?”

朝臣们内心微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