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军事 > 浴血江山九龙嫡 > 第502章 绥赐永禄

浴血江山九龙嫡 第502章 绥赐永禄

作者:白头愚翁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28 04:41:48 来源:sang采集规则-源站1

而后再准备好撵驾去请皇帝。

如果皇帝在紫宸殿便到紫宸殿去请,要是在哪个后妃的宫里便就到哪个后妃的宫里去请。

这可不是后世清朝,把妃子用毯子裹着送到皇帝寝室去。

当皇帝刘塬到了延英殿之时,太子刘永铎就会在那里等着。

一般时候皇帝会与太子说一些今日的朝务,然后再与太子一起去到宣政殿里。

朝官们起得早,皇帝也是得早起的。

但今日文雄到紫宸殿去请皇帝刘塬时,刘塬并没有按时起床。

那天夜里刘永铭与刘塬在蓬莱阁上,刘塬曾与刘永铭说自己身上的风寒其实还没有好。

看样子,刘塬好似又病倒了。

文雄在紫宸殿外等了一阵之后,那御前侍中卓英便被叫进了殿中,而后拿出了一份圣旨。

所以,此时那内宫总管文雄也不知道圣旨里的内容是什么。

众朝官们听得有圣旨要宣,连忙纷纷退到台阶之下又排起了队来。

他们心中都在腹议着皇帝要宣的内容之时,那卓英已将装有圣旨的盒子呈送到了文雄的面前。

文雄打开圣旨盒,从里头将圣旨拿了出来。

他张开圣旨清了清嗓门嚷道:“有圣意!”

众朝臣们连同众皇子都一起跪了下来。

文雄此时才开始念道:“应天顺时,受兹承运,皇帝敕曰。”

听到敕曰这两个字朝官们心里头也都心里有数了,这绝不是要颁布什么政令。

圣旨开头部份很有讲究。

诏、制、敕、诰、谕等等的开头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其中敕、制、诏最为特别。

“诏”一般情况下是皇帝与内阁商议完某事以后,皇帝亲自拟写下的圣旨。

大多数是关于颁布政令的一些旨意,且这个政令全国通行,地方上都得以公告方式展示给老百姓知道。

但皇帝在不方便的时候,有时“诏”也会由他人代写。

制,一般是由六部、内阁审议以后由皇帝用印,再让翰林院拟旨向百官宣读。

这类的圣旨一般情况下是一些政务条文,并且不必对百姓公示,但也会写进邸报里。

老百姓想看的话其实也能看得到。

而敕,大多用于皇帝对臣下的封赏。

比如谁进升为尚书,或是谁要退休了就给加一级到正一品或是从一品。

又或者将哪个将军封为大帅等等。

有时本该属于“诰”的内容也会写成“敕”

比如把哪个官员的夫人封为诰命,或是给哪个作古的功臣追封等等。

所以,在朝官们听到文雄念圣旨开头之时,他们便知道这是皇帝要加封什么人了。

文雄接着唱道:“朕以仁孝治国,民披之滋德,天降于大任,受弊于独身。朕之臣弟,秦王均与朕同胞骨肉,向来亲爱,天为可鉴。而民间谣以恶传,言之觊觎宝位,天诛之罚。秦王均实为鸾凤,而谣以男丁,皆因失落民间之故。朕遇逆党行刺,得秦王后人救驾而免伤,今其已与朕相认,秦王遗珠再归皇宗。”

刘塬的原名叫刘隆坤,豫王的原名叫刘隆培,而原秦王的原名就叫刘隆均。

隆是字辈,其实并不管在名字里面,所以圣诣里称他为引臣弟秦王均。

朝臣们之所以会觉得这是皇帝亲自写的圣旨,是因为若是翰林们来写这道圣旨绝不会是这样的用词,他们会写得更加华丽。

可见这道圣旨应该就是皇帝刘塬口述,甚至是亲自书写的。

朝臣听到这里已然明白了皇帝刘塬的意思了。

就是秦王之后的谣言在民间传播得有些过份了,事实根本就不是谣言里说的那样。

秦王的后人还救了皇帝自己一命,且现在已与自己相认回归皇籍了。

刘塬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以后大家就都不要议论这件事情了。

文雄后面再念的内容无非是加封秦王之女的言辞。

“大慈恩寺佛法广深,庇护秦王之后十余年,而有归籍。其原名尘烟,淑柔嘉质,温德婉贤,敦持伦礼,雅仪毓秀,仪如秦王。朕敕回原名铿,封安康县主,籍入宗人黄册,绥赐永禄。钦此。”

文雄念完,将圣旨收回到那圣旨盒里。

那些朝臣们念完三声万岁之后,从地上爬了起来。

没等文雄把圣旨放手,那些朝臣们又马上围了上去,将文雄又团团包围了起来。

他们七嘴八舌地问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正此时礼部尚书陆预大喝了一声:“都闪开!”

陆预一边喝叫一边冲上前来。

他一把将那卓英手中的圣旨盒抢了过来,将其中的圣旨掏到手中,盒子又被他丢还给了卓英。

众人看得都有些呆愣,不知道陆预在闹什么。

而此时,右都御使侯不平也走了上来,言道:“这圣旨不行!要抗旨!”

陆预也对那文雄质问道:“这圣旨真是皇上所写?”

文雄看着二位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