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历史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流言蜚语

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流言蜚语

作者:雁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4 19:53:50 来源:sang采集规则-源站1

知子莫若父。

康熙哪里看不出九阿哥张罗着这个时候“出差”,就是贪玩儿想要出去放风。

只是不够聪明,哪有冬天往关外跑的?

关外苦寒。

这个时节,想要出门得南下。

江南草木没有凋零,生机勃勃。

康熙又想起了去年南巡时的所见所闻。

前几次南巡拉开的时间长,往后还是要找机会再去几回。

到时候,带上九阿哥好了,省得每次挑歪理。

康熙生出几分小愧疚来。

跟其他皇子相比,九阿哥随扈的次数,确实屈指可数。

他情绪低沉,梁九功在旁就滴咕上了,看来兵部那边还是叫人盯着些,有九爷的信别耽搁了。

他就打发小太监去兵部跟车驾司郎中打了声招呼,有九阿哥的信直呈乾清宫。

还好,第二天傍晚,兵部就递了信上来。

乾清宫已经掌灯,只是还没有传膳。

梁九功就直接将九阿哥的信呈送,道:“皇上,兵马车驾司送来的,九爷的信,昨天早上从行宫发过来的。”

信件鼓鼓囊囊的,外加上随信而来的还有一个油毡布大包裹。

康熙没有立时看,问道:“除了朕这里,九阿哥还往京城递了几封信?”

梁九功摇头道:“就递了一封信。”

康熙挑眉,应该太平无事了,没有搅合的四下里不安生。

等到看了信件,看到上头事无巨细地讲述,康熙还真是看进去了。

他将那幅峡谷地图也看了。

这是曹曰瑛亲手所绘,看着简单,可是看着各种温泉、河道的分布,也描绘的详尽。

他又看了张廷瓒跟曹曰瑛的两个关于温泉行宫选址的分析。

康熙原本就比较喜欢喀拉河屯行宫这里,行宫这里是风口,往北就是辽阔的草原,往东是连绵的山丘。

早年木兰行围的时候,他也曾在行宫这里小住几日,以避暑热。

之前晓得这里有山间峡谷,没想到竟是桃花源似的地方,不为世人所知。

还是九阿哥心细,因小汤山行宫的缘故,想着避暑行宫也要有温泉,才叫沿途行在、行宫的管事报上来附近温泉的分布,最后听说了热河。

这个位置极好,挨着木兰围场,真要建个避暑园子,避喧听政,连带着蒙古王公朝见也安排了。

他又叫梁九功打开包裹,就有浓烈的腥臭味儿迎面而来。

康熙下了炕,带了几分嫌弃,看着这一张完好无损的虎皮。

正如九阿哥信中吹嘘的,是难得的完好无损的虎皮。

是一只半大雄虎,金黄色间着褐色条纹的虎皮看着油亮。

康熙忙摆手道:“收了,送皮库硝制了入库。”

梁九功应了,卷了虎皮装好抱下去。

康熙抽了抽鼻子,吩咐魏珠道:“开了窗子散散味儿。”

魏珠忙应了,过去开了窗户,留出一寸的缝隙。

夜风进来,屋子里才清爽一些。

魏珠又取了沉香点上。

康熙已经回到炕上,看着九阿哥的信,迟疑了一下。

这里请示了两件事,行宫选址与那二十户蒙古人的安置。

康熙想了想,就提笔写了回信,行宫地址先不敲定,等到明年北巡他想要亲自过去看一眼,还要问询钦天监这里的意见。

至于蒙古人的安置,可如九阿哥所说,归在内务府下做牧马人。

虎皮不错,射虎者可赐金做奖赏。

另外就是天气转冷了,河水开始上冻,九阿哥也不要在外久留,可准备回京,省得长辈不放心……

喀拉河屯行宫。

九阿哥正掐着手指头,跟舒舒说着伙房的大米。

两天过去,杀猪宰羊的,顿顿大肉,六百斤大米还剩下三百斤。

“明天还得这样吃啊,估计大家都要吃伤了……”

九阿哥想着何玉柱传回来的消息,觉得有些恶心。

行宫内外的茅房不够用了,曹顺叫人在行宫外头临时又搭建了一个。

这油水吃多了,要么拉肚子,要么秘结,反正就是跑厕所的人多了,蹲坑的也多了。

“额尔赫该到了,下午往回返的话,明天晚上就差不多了……”

九阿哥道。

舒舒想起了端静公主,也算是公主中的另类。

真要说起来,有些九格格之前的品格,安静娴雅。

也就是这里离京城近,不会挨欺负,否则还真叫人不放心。

前年看着额驸,总觉得比一般的蒙古人多了几分世故,少了几分耿直。

或许是因为喀喇沁半耕半牧的缘故?

这样的话,公主与额驸更更有共同语言才对,只是看起来并不是很亲密的意思。

或许是公主矜持,不像纯禧公主与荣宪公主那样大方爽朗。

喀喇沁部,喀右旗,端静公主驻地,台站。

这里是蒙古的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