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历史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三百四十二章 银封到了(第一更)

康熙看着十四阿哥不顺眼了。

不过犯错,改了就是。

这种晓得自己错了,还不肯悔改就有些可憎。

康熙想到德妃,行事也多有偏执处,自己说过两次,每次都恭敬听了,可是却不上心。

“回去读书,不许再旷课,再有一回,明年你就安生在宫里待着!”

康熙板了脸,没有耐心管教儿子,直接呵斥道。

十四阿哥立时闭嘴。

他可是念念不忘随扈。

不仅仅是跟着出去体面,还有实惠。

十三阿哥这次北巡收到的礼物,装了几箱子。

十四阿哥即便有生母贴补,可是谁也不怕钱多。

还有就是他反应过来自己的失误之处,汗阿玛肯定不喜欢他如此。

兄友弟恭,自己失了恭敬……

*

内务府衙门。

等到看到帖子,晓得来的是曹寅,九阿哥心情激动,立时叫传。

西洋呢工艺既已经推出来,难得是将它做的更好。

变成织品,才能在花纹、颜色上有更多可能。

到时候直接走广州海关,卖给那些西洋商人,才能赚来大量的银子。

要不然就是光面呢料,同现下的西洋呢比起来,没有什么竞争力。

等到见了真人,他影影绰绰的想起幼年之事,不由自主的叫了一声:“曹师傅……”

曹寅打千道:“见过九爷,正是奴才曹寅……”

九阿哥摆手叫起,道:“大人看着倒是变化不大。”

他很是客气,这是皇父身边故人,品级不高,却是信重之人。

至于幼年囧事,嗯,都过去了,谁不是从小时候长大的?

曹寅看着九阿哥,面上也带了笑:“九爷倒是叫奴才不敢认了……”

当年他出京时,九阿哥才七岁,才到他腰身。

没了小时候的古灵精怪,身上也多了气势,透着几分精干,同外头传得纨绔皇子截然不同。

九阿哥轻咳了一声,看了眼右手食指,没有什么痕迹。

当年初学射箭的时候,却是弓弦弹过,起了红檩子。

当时不是疼,就是怕的厉害。

竟然已经是十年前之事了。

那时候曹寅刚留上边的胡子,现下下头的也留起来,有些地方大员的做派。

九阿哥让曹寅坐了,直接问起织造府的情形。

曹寅这个江宁织造,之前名为“驻扎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大家称呼惯了,才直接叫江宁织造。

这就是内务府的属官之一。

不过九阿哥没有那么愚蠢,真的将曹寅视为手下。

要知道,自打康熙二年至今,曹家父子两人在江宁织造位上二十八年。

曹寅之父是康熙二年上任,康熙二十三年死在任上,挂工部尚书衔,以一品治丧。

曹寅是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康熙三十一年转江宁织造至今。

在父子两人中间那几年,还有一位桑额郎中。

等到曹寅下去,桑额就升了湖广巡抚,后迁山东巡抚,三十四年升漕运总督。

从这个升迁上,就能看出江宁织造这个缺,在御前的分量与一省抚台差不多。

比寻常巡抚分量还重,毕竟是江南重地。

因此江宁织造衙门,又被江南官场称为江宁织造部院,在江南的地位,仅次于两江总督府。

九阿哥没想着拉拢曹寅,也拉拢不着。

他问的是织造局的情况。

织机多少台,织工多少。

曹寅答曰,织造局织机五千,男女织工过万。

这是织造衙门自己的制造局。

做的各色丝绸专供上用。

江宁本地还有织机两万五千数,男女织工数万,成为江南丝绸集散地之一。

九阿哥听着心热。

未必就要官属的那些织机,想要另外弄起一摊来,也好凑人手。

“自开海以来,西洋料子进来不少,价格恒贵,织造局那边试着织了没有?”

九阿哥问道。

曹寅摇头道:“制造局内供料子,都供应不足,还需要向外头采买……”

九阿哥露出失望来,不过也不算意外。

要知道内务府进来的料子,不仅要供应宫中上下人等日常所需。

京城的宗室王公,蒙古的内藩外藩王公,还有其他藩属国,每年跟着银俸下来的,都要相应的绸缎料子。

还有就是,上用的成衣,宫中其他主子的吉服、蟒服,都是三大织造裁制。

“江宁出的料子,最厚的是什么?”

九阿哥问道。

曹寅想了想,道:“官造的宁缎最厚,每一根经线,需用丝三万多缕,是杭绸的三倍……”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身上补服道:“臣这件衣裳,就是宁缎……”

九阿哥看了两眼,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